177家非上市险企披露三季度“成绩单” 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
风险综合评级是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可以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整体而言,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持续向好。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7日,已有177家非上市险企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4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由C提升至B,实现偿付能力达标;94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93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占比均超半数。在已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的166家公司中,“风险小”的A类公司62家,比上季度增加25家;“风险较小”的B类公司97家,比上季度增加22家;“风险较大”的C类公司6家,比上季度减少3家;“风险严重”的D类公司1家,比上季度减少1家。
4家险企“转危为安”
风险综合评级是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状况的全面客观评价。评估指标涵盖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核心的可资本化风险评价,以及对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的综合评估,全面覆盖保险业务品质、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人员管理、客户服务、内控流程、信息技术、合规管理等环节。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三季度,都邦财险、富德财险、渤海财险和平安养老等4家险企完成风险综合评级从C到B的提升。增资是险企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如都邦财险表示,公司获批增资大幅提升了实际资本,偿付能力充足率重回150%之上,可资本化风险方面得分获得较大提升。
针对不完善之处“对症下药”也是险企采取的有力措施。富德财险称,公司董事长已履职,“三会一层”已正常运作,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降低公司战略风险。
渤海财险表示,已将风险管理全面嵌入战略制定和业务运营各个层面,进一步实现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今年以来,渤海财险着力构建高效、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扎实贯彻落实“报行合一”、销售行为管理等监管规定,将风控和合规要求深度融入业务场景,不断完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不达标险企积极“自救”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监管指标,才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今年三季度不达标险企有7家,包括华安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等4家C类财险公司,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等2家C类寿险公司,以及安心财险1家D类财险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上季度评级均为D。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D提升为C,离不开险企年内积极“自救”,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效果明显。例如,三峡人寿在已完成一轮增资扩股后,近日再次宣布将注册资本由15.4亿元增至30.3亿元,以进一步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
抓紧增资的还有风险综合评级多个季度为C的珠峰财险。近日,珠峰财险公布具体增资方案,宣布将引入3家新股东。珠峰财险表示,公司一直处于可资本化风险较大状况,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内源性资本不足,随着增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改善可资本化风险状况。
可以看出,不达标险企已意识到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重要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直言,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框架的理论基础是“资本、风险与价值”动态平衡,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关键是将“盈利、价值和偿付能力目标”转化为经营策略,并将概念化的经营策略转化为量化管理手段。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郭丽军表示,在严监管常态化背景下,险企对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及风险综合评级的失分点要做“病因分析”并给出整改措施和期限。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而要从公司战略、内部治理等方面着手,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只有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才能保障长远发展。
过半险企偿付能力提升
177家险企中有94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93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占比分别为53.11%、52.54%,均超半数。
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人身险公司有49家、财产险公司有35家、再保险公司有10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人身险公司有47家,财产险公司有35家,再保险公司有11家。
从经营数据看,上半年,76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8575.31亿元,净利润2846.7亿元。86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451.27亿元,净利润408.63亿元。15家再保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41.74亿元,净利润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非上市险企执行新会计准则后的业绩发生明显变化。
针对新、旧会计准则对险企业绩的影响,陈辉认为,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的收入确认原则等进行了较大调整,但对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及偿付能力状况影响较小。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只发生在新、旧准则切换之时,主要由收入确认原则变化所致,切换完成后公司将进入连续经营状态,业绩不再受影响,关键还是在于业务结构、业务规模、成本结构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