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玩梗风靡 有话还得好好说
“蛐蛐”“偷感很重”“你人还怪好嘞”“硬控”……时下,万物皆有梗已经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社交常态,网络热梗更新换代速度之快甚至让不少人产生了“掉队焦虑”。根据B站头部账号“梗指南”的推送统计,仅10月1日至今,就有十余个新梗问世。“梗文化”早已突破网络世界的结界,向现实生活辐射,成为备受年轻人推崇的话语风格。网络热梗因何风靡?怎样引导网络语言文字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0月下旬,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新潮玩梗张扬个性
随着《喜剧之王单口季》的热播,参赛选手付航凭借“passion”一词强势出圈,多次激情四射的呐喊嗨爆现场,也开启了“passion”在年轻人中的病毒式传播。Passion本意为激情,在付航的脱口秀表演中被赋予全新含义反复出现,代表着虽身处逆境但仍乐观不屈的精神状态。“看过付航的表演后,这个词在我脑海中便挥之不去,这两天身边用这个梗的人特别多。大家都有人生不顺遂的时候,都能感同身受。”本科刚毕业的何莉莉目前在太原工作,她打趣说道:“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吐槽offer被拒,我跟她说‘你需要passion’,瞬间把我们俩都逗笑了。”何莉莉回忆道,付航夺冠当晚,她的微博就被“passion”攻陷了,对于Z世代而言,这是他们在困窘中自我激励的情感表达,也是点燃生活热情的催化剂。
运用网络热梗抒发情感的话语再造并非个例。登上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热搜的“city不city”,不仅蕴含外国游客对中国发展程度之惊叹,更让“中国速度”再一次被世界看见。“一开始关注到这个梗是因为语调魔性,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他们对祖国由衷的赞叹确实自豪感满满。”省城大四学生张靖告诉记者,这个梗不仅在同学间频频输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知道。“有时,他们刷到相关视频还会转发给我,这个梗的风靡足以证明‘厉害了,我的国’!”在谈到如何看待“梗文化”的流行,张靖直言:“这些梗有时候还挺好用的,你甚至不用知道它们的准确意思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比如和朋友聊天时,突然来一句真的效果拉满。”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薛平表示,对于许多人而言,网络热梗是他们宣泄情感的方式,有趣、精悍的网络热梗在特定情境能将复杂的情绪娱乐化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对于青年群体而言,网络热梗更是一种“社交货币”,是寻求灵魂契合者的思想碰撞,是融入社交圈层的“暗语”。“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身特定年代的‘热梗’,这些映照社会现象、表达公众情绪的流行语,也是时代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梗文化’的走红正是年轻人纾解压力、内驱觉醒的语言外化,与互联网时代所提倡的开放包容一脉相承。”
过度娱乐烂梗滥用
尽管网络热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语言表达、拉进社交距离,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和弊端。受信息庞杂、实时更新、高度碎片化等影响,“网络热梗”的受众抵达存在时差,并非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同步“新梗”,为不同群体的交流人为制造了语言“鸿沟”。
“受到我本身专业的影响,我通常会避免网络热梗的使用。但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使用,如果对方抛出的梗我接不上,他们还没法解释清楚的话,我就会显得很尴尬,有时候还要专门上网搜索,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傅宇宁坦言,即使“网速够快”也无法做到梗梗精通,这样的信息差让他很是困扰。
除此之外,网友们过度娱乐化的心态也为一些黑话烂梗提供了滋生泛滥的温床。尤其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青少年“烂梗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受老师和家长的诟病。“kdl、nbcs、芭比Q了、你个老六……提到这些词我真是哭笑不得。”太原十二中老师禾淼无奈地表示,她经常在课堂上或者作业中看到学生们使用这些梗,通常是班里只要有一个孩子开始,其他孩子便会纷纷模仿。“有时我真担心,生怕从他们嘴里说出的不是诗词成语,而是这些没有营养的‘语言垃圾’。”
“我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些话的。”阳泉市民张惠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她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张口闭口都是这些莫名其妙的“黑话”,让她摸不着头脑,而且无论什么词语都习惯缩写,她表示:“孩子的朋友圈有时和加密文件一样,我根本看不懂。他们现在还很懵懂,价值观尚未形成,如果接触到一些低俗的不良内容,后果不堪设想。”记者在微博上看到,类似的情况引发众多学生家长的共鸣,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近千万人次。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面对良莠不齐的“梗文化”,规范网络语言文字势在必行。10月11日,网信中国发文,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为纠正学生们滥用网梗的行为,老师们会在课堂发言、课后练习、考试等各环节留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避免‘错把无知当个性’,为他们全力创设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禾淼如是说。同时,她建议,家长们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学习科学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有些热梗存在同质化现象,空洞乏味;还有些只为博取流量,充斥着恶趣味。玩梗需适度,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有话好好说’。”
“网络热梗通常具有持续性短、更新速度快、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绝大部分网络热词产生的首要甚至唯一目的就是娱乐。”武汉体育学院现代汉语专业讲师吕茜认为,网络热梗只是对这个时代某一时刻某种风潮的演绎,背后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未经检验前,它不应当被用在正式的语文环境中,更多的是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娱乐。“有些网络热梗在诞生之初便充满恶意,甚至涉及网络暴力、人身攻击和性别歧视,对于这些梗的创造和传播应持谨慎和反思的态度。”
薛平认为,网络热梗除了是现代人情感娱乐化的表达工具,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用语规范和语言认识能力。适度用梗、用有意义的梗可以活跃气氛;过度玩梗、玩“烂梗”则会传递不良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既要满足青少年彰显自我的成长需求,又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春风化雨,共同构筑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