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上半年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69.9亿吨,同比增长4.1%。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5.6亿吨,同比增长4.6%;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同比增长7.4%;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1.7万亿元。我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一直以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贡献良多。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连通了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深中通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在航班量同比增长13.4%的情况下,航班正常率达到86.37%,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800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3%,“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助力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形成。2021年2月份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了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三方面主要任务。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于2022年10月份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描绘了一幅更加具体的图景,规划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明确了包括提升加快智慧升级、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安全水平在内的10项重点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将实现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宏伟目标。

  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但仍存在关键技术缺失、多式联运缺乏标准化和协调机制、区域发展不平衡、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不强等短板。针对此,应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提升交通网络的整体效能,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确保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增加对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性、基础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协同运输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持续推动多式联运,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

  推进科技创新在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发展智能客运和智能货运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优化运输结构、推广低碳设施设备助力可持续交通体系。

  深化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整体效能与服务质量。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关注农村和城镇化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措施改善交通条件。大力推动“四网融合”工作,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