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作为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题论坛,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披露,2023年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量的1/4。他同时也提出了包括推动全球传统医药共同发展在内的四点建议。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担任主任委员的“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等三项重要成果也一并发布。

主办方供图

推动医疗体系发展

在吴振斗看来,中医药发挥多元价值优势,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传统医药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放眼世界,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推动了中医药技术国际推广和文化海外传播,对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聚焦国内,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9.3万个,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173.2万张,全国中医总诊疗量15.4亿人次,其中中医医疗机构10.6亿人次。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的1/4,并支持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一批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务实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提升便利化水平。

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主席布鲁诺·麦斯尔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尤其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快速取得了一些成功,共同见证了中医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取得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也为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带去了大量的契机,真正地实现了全球贸易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在麦斯尔看来,传统中医药一直在不同的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不仅仅要去探讨关于中医药的发展,还要了解传统医学如何去促进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

中医药发展倡议

为了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以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为契机,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模式路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论坛现场,吴振斗也提出四点倡议。

首先是加强交流互鉴,推动全球传统医药共同发展。深化中医药与各国传统医学互学互鉴,不断提升传统医学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各国传统医药在临床应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标准制定等领域的整体进步和共同发展。

其次是强化协同互补,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要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中医药领域医疗、教育、科技布局,构建中医药现代化话语体系,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理,推动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

吴振斗也提及要聚焦体制创新,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范围,不断完善中医药国际贸易体制机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在探索外贸新业态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持续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总额以及中医药行业贸易便利化水平。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凝聚合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保健康复中的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中医药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吴振斗如是说道。

三项重要成果发布

在论坛当天,现场还发布了包括成立专家委员会等三项重要成果。

具体包括,宣布成立“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担任主任委员。此举旨在充分利用专家智库的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以高质量标准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其次,启动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全球行。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医药品牌活动,加速中医药服务和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融入,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地传统医药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论坛现场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这一环节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及中华老字号企业德寿堂分别与埃塞俄比亚卫生部、古巴卫生部、柬埔寨商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也为中医药更深入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近年来,中国政府已与大约7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发展。在这些国家中,中医药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包括课程教育、学历教育,以及诊疗标准、诊疗方案和诊疗服务等。中医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拥有坚实的工作基础。

人们对生命健康的理解有了新的飞跃。过去,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身体健康,即无病即好。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更全面的健康观念,强调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恙,还包括精神、社会和谐等多方面因素。

记者 王寅浩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