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漫漫 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9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26000多名闽西子弟踏上漫漫征途。
军号,对人民军队既是令之所指,更是剑之所向。在战火硝烟中,它令将士热血沸腾、无畏前行;和平年代,它让军人作风严谨、令行禁止。
从南昌城打响的第一枪开始,军号制度就在人民军队中建立起来。在福建宁化的长征精神教育基地,珍藏着现存保存最完整的红军军号号谱。这本《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印制于1932年,是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后,19岁的红军小号手罗广茂誓死保存下来的,于1974年筹建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时捐献给了国家。
1934年9月,松毛岭战役在长汀县打响。在响亮的军号声中,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为中央红军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龙岩市长汀县红色文化研究学者钟彬彬介绍,当时战斗实在太激烈,红军伤病员非常多。紧急情况下,老百姓把家家户户的门板拆卸下来,这座围龙屋见证了红军的英勇,也见证了群众和红军的鱼水之情。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迎着集结号令开始集结,兵分两路前往江西瑞金和于都,踏上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位于中复村的这座廊桥被称为“红军桥”。红军长征出发时,很多青年人在这里争相报名参加红军。在廊桥的4根桥柱上,离地约1.5米处刻有一道深深的线条,叫做“生命等高线”。
龙岩市长汀县中复村红军烈士后代、红色讲解员钟鸣介绍,人有枪高当红军,这就是步枪加刺刀的高度。很多的年轻人为了去参加红军,在自己的鞋下面垫了厚厚的稻草等垫物,目的只有一个——要参加红军。
从闽西到陕北,从松毛岭到宝塔山,漫漫征途上,无数年轻的闽西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英介绍,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主力有86000多人,其中,闽西子弟就多达26000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2000多人。尤其是那场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红34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那6000多名的将士都是我们的闽西子弟。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铭记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从2021年以来,福建省开始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轴,长征出发地长汀、宁化为主体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添贵介绍,福建将努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让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在长汀和宁化已经建成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研学、红色旅游等于一体的红色文旅融合示范区。每年有超千万人次来到这里,感悟历史,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武警三明支队宁化中队司号员温合法表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长征路上,他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