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层面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升级版政策相继出台,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纷纷优化落地细则,对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政策带动下,家电市场消费潜力在国庆假期进一步释放。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3日,共有104.55万名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154.61万台,销售额达到73.57亿元。


  国庆假期家电产品销售火爆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的一个缩影。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同比增长42.4%;前7个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可以预计,在前期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以旧换新再推出升级版新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码,必将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不过,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消费品以旧换新仍面临一些堵点难点。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存在“不愿换”心态。有消费者表示,厂家给旧家电的折价太低,而且回收过程不规范也很麻烦,换新不实惠、不便利。也有消费者坦言,家里的电器虽到了使用年限但还能用,换掉有点可惜,而且新技术家电产品也没感觉到有多大的优势,多花钱没必要。


  “不愿换”“不便换”“不必换”等问题的存在,既会影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的速度和广度,一定程度上也会消解该政策的最终成效。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消费者在以旧换新上的消极表现,反映他们对政策本身信心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之一。消费者对旧家电等产品的真实市场价值、回收条件及后续处理流程缺乏清晰的了解,回收企业凭借对市场情况的深入认识和处理能力的信息优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回收价格和条款。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位置。长期来看,不仅会降低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意愿,也将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资源有效利用。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层面和各地近期推出了一些升级政策,以推动以旧换新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比如,前不久,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此后多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从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汽车以旧换新。人们看到,通过政策再“加力”,汽车报废更新的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明确8类家电可享受销售价格15%到20%的补贴标准,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同时,支持地方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


  以旧换新政策升级,其实就是换脑筋,不囿于老思路、老方法。激励政策“豁得出去”之外,还要加强宣传,让消费者也“豁得出去”。要大力倡导以绿色、健康、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理念,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推动社会公众科学合理消费。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好使用寿命与安全使用年限的关系,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品,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同时,搭建透明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评估标准、回收流程、报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与补贴信息,使消费者在参与以旧换新活动之前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作出明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