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健老师为学生解答问题。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二这一年紧张而又关键,物化政实验班,迎来了一群怀揣梦想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名叫晓硕的学生,总是沉默,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下游,语文更是他的短板。

记得初次与晓硕交流,是在一个阳光温和的午后。我把他叫到了教室外的走廊,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晓硕,老师觉得你很有潜力,只是还没有找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我语气温和地说道。他低垂着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在之后的课堂上,我特意增加了与晓硕的互动。每当讲解一篇课文,我会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他支支吾吾,回答得并不顺畅,但我总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耐心地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讲到李白的《将进酒》,我问晓硕:“你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体会到了什么?”他犹豫了片刻,然后小声地说:“老师,我觉得是一种自信和豁达。”我微笑着点头,赞扬道:“晓硕,你的理解很有深度,继续保持这样的思考。”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为了帮助晓硕提升语文成绩,课后我经常与他一起分析试卷,找出他的薄弱环节。

在某次考试前,他来到我的办公室,略显紧张地说:“老师,我有些担心。”我看着他精心准备的笔记,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晓硕,全力的付出必定会收获丰厚的回报,相信自己。”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晓硕兴奋地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班上17名,我进步了!”看着他那充满喜悦的面庞,我满是欣慰。班上另外一个学生叫小杨,数学是他的强项,语文作业对他来说却仿佛是“酷刑”。作业书写字迹潦草,答案也是胡乱拼凑。那满是红叉的语文试卷仿佛是他对语文不屑一顾的宣言。我们十三中党委书记白祥友经常说:“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我深知,简单的批评和指责只会让他更加沮丧,便决定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入手,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我问小杨:“在语文学习中,蕴含着一些有趣的数学启示,你是否发现了呢?”我看到小杨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于是不紧不慢地给他讲:

首先,语文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例如,句子成分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就像数学公式中各项的组合需要符合特定的规律。

其次,语文的阅读理解需要分析和归纳,这与数学中的解题思路相似。要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素,进行整理和总结,如同在数学题中找出已知条件,推导出答案。

再者,作文的构思和布局讲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恰似数学证明中的逐步推导,要有明确的起点、合理的步骤和清晰的结论。

此外,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排比、对偶等,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类似于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规律美。学习语文需要不断积累词汇和知识,就像数学需要积累公式和定理一样,只有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小杨越听越激动,内心的某个角落被悄然触动,眼神中泛着光。“栗老师,听您一说,我觉得语文好像没有那么难了。”他的声音很小,仿佛在试探,在犹豫。片刻后,他的眉头微微舒展,又仿佛坚定了信心,突然咧嘴一笑,抛下一句“谢谢老师”就跑了。从那一刻,渐渐地,小杨变了,他那认真积极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教育是一场温馨的修行,作为老师,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去静待他们的成长。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充裕的时间,终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