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上新 释放文旅新动能

——沧州市激发暑期文旅消费市场活力走笔

暑假期间,众多游客来到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感受大运河两岸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发

逛文化街区,体验旧时运河古渡的繁华盛景;赶“非遗市集”,领略匠人神乎其技的手艺绝活;游和美乡村,品味诗意田园生活的悠然惬意……

随着暑期到来,沧州市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丰富暑期旅游产品供给,沧州市集中上新多个文旅融合新业态,多样化特色玩法不断涌现,推动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音乐活动激发文旅新活力

走进荀慧生大剧院,聚光灯缤纷闪耀,铿锵的音乐声中,现场观众有节奏地挥舞着荧光棒,前不久,一场摇滚乐盛会——痛仰乐队“三四五”巡演沧州站,“点燃”了狮城夏日激情。

“来到沧州才发现,这里好玩儿的地方真不少。”从天津赶来“追”演唱会的张楠发掘出一系列“宝藏景点”。“我准备今天晚上先去尝尝沧州特色美食火锅鸡,明天上午去坐船游览运河两岸风光,时间富裕的话再去逛逛园博园。”来到沧州后,她不断扩充着自己的“打卡清单”。

从形式活泼的大运河音乐节到激情澎湃的摇滚乐队巡演,形式多样的音乐盛会不仅开辟了带动城市夜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的文旅新业态,更成为展示沧州文旅市场开放包容度的一张崭新名片。

“今年夏天终于不用再去别的城市‘追’音乐节了。”一场场音乐盛会开在了“家门口”,让市民韩健喜不自胜。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音乐盛事落户沧州,让沧州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新驿站”。

·大美非遗掀起暑期“研学热”

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楼多媒体厅,一堂篆刻公益课正开讲。孩子们端坐在书桌前聆听,不时与身旁的家长交流互动。

“篆刻是中国最早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它是一门集书法、绘画、设计、考古等众多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非遗篆刻传承人李宝棠举起手中的印章,向孩子们讲述着篆刻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

从武术、杂技到錾铜、篆刻,从旗袍、传拓到烙画、剪纸,衍生、传承于运河两岸的非遗项目,已成为沧州文化游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在暑期加入非遗研学游,领略非遗技艺的文化精髓,感受大运河文化的悠远绵长。

“随着暑期来临,展馆承接的研学活动明显增多,非遗研学游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沧州大运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这里孩子们既能领略非遗技艺之美,又能在亲身体验中了解非遗背后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慢游乡村静享诗意“田园风”

来到位于东光县南霞口镇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氧生园,但见树木繁茂、花草葳蕤,耳听鸟鸣啁啾,令人心旷神怡。大运河宛如一条“丝带”蜿蜒穿过,林水相依、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空间让人们享受着返璞归真的心灵洗礼。

近年来,东光县推进运河沿线生态廊道修复工程,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运河生态景观文化带和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示范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静享诗意田园时光。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充足,是一个很好的‘吸氧’地。”带着孩子穿越茂密丛林,观赏非遗展陈,市民李红娜身心愉悦。“大人得到了放松,孩子也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真是不虚此行。”李红娜说。

登观鸟平台,凭栏远望运河风光;访运河人家,小木屋里品味非遗;赏荀派艺术,大舞台下以戏会友……丰富的旅游业态,激活了乡村旅游经济,也让游客体验“沉浸式放松”和“躺平式遛娃”,享受假日满满的“松弛感”。

“现在村里好玩儿的地方太多了,一两天根本玩儿不过来。”李红娜表示还计划去东光镇的千亩桃园,带孩子体验采摘乐趣。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丰富多元的文旅业态不断涌入沧州市的广大乡村,游客愿意更久地停留在这里,品美食、赏美景、观民俗,体验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