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过好今冬明春的关键仍是控产
“截至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亏损面上升至42.42%,这还是在宏观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出台下的表现。”11月22日,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近期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他认为,近期钢铁企业利润下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钢材价格跌幅大于原燃料价格跌幅,二是供给压力有所加大。
据上海钢联统计,10月24日当周,样本企业螺纹钢产量达到251.15万吨,创下今年初以来的最高周度纪录。与此同时,五大钢材品种周产量从今年8月15日当周的777.98万吨增至880.58万吨。11月14日当周,样本企业铁水日均产量回升至235.94万吨,同比增加0.47万吨,实现今年初以来首次同比转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8188万吨,同比增加2.9%;生铁产量达到7026万吨,同比增加1.4%;钢材产量达到11941万吨,同比增加3.5%。
“2021年4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326.17万吨,创历史新高;同年5月份,钢材价格在创历史新高后持续下跌。今年6月份,我国钢材日均产量达到418.5万吨,同样创历史新高,钢材价格同样在随后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汪建华回顾道,“10月份以来,不仅粗钢产量同比增加,还出现了铁水日均产量今年首次同比转正的情况,这与之前的市场形势有一定相似性。”
“不被钢铁企业掌控的需求,真的有这么好吗?如果钢产量继续增加下去,钢材价格要跌到何时?会不会再创新低?”汪建华提醒道,要清晰认识当前的现实情况:第一,短期的政策加码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政策的落地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对需求的提振有限。第二,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回升,抑制了经济活动开展。第三,建筑央企现金流不见好转,项目开工缺少资金支持。第四,季节性需求淡季已来临,尤其是北方地区用钢需求开始陆续收尾甚至停滞。
汪建华发出呼吁:“积极主动控产,是钢铁企业过好今冬明春的关键。”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把自身发展和对市场的感受结合起来。“即便钢铁企业已经减产了,库存也降了,钢材价格照样还是下跌,为什么?”汪建华认为,这是因为减得还不够、库存降得还不多,更不用说当前市场处在“供给增加、库存不降、预期偏弱”的状态了。他强调,钢铁企业在决策上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把对市场的感受结合起来,甚至要把市场情绪放在首位。“当前市场并不需要那么多钢材,何必多生产呢?虽然增产给基本面带来的压力并不大,但一旦打击到市场的良好心态,钢材价格的跌幅就不会只是一点点。所以,宁愿少生产,也要维护好整个市场的良好氛围。”他说道。
其次,要把短期生产和长期经营结合起来。“有利润的时候就抓住机会生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非常理解钢铁企业。”汪建华坦言,“确实要把握好当下,但作为连续性生产企业,钢铁企业不得不考虑长期经营,不能赚了当下的钱,却给未来的亏损埋下了种子,要学会预判未来的机会和风险。”他认为,明年春节前后,钢材需求大概率不见起色,再加上贸易商不敢囤货,钢铁企业现金流也不支持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尽快控产,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市场价格,确保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他说道。
再次,要把企业利益和行业利益结合起来。汪建华建议,钢铁企业要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追求极致效率,同时也要顺应行业发展;行业有关组织要在特定时期积极发挥作用,“协同才能共生,竞合才能共赢”。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自律控产降库存力度。“钢铁企业要力争把今年内到明年2月份的铁水日均产量控制在225万吨左右。”汪建华表示,从具体措施来看,没有需求的地方,要尽快焖炉、停炉;有需求的地方,要降低生产负荷;该检修的要检修,甚至可以把明年检修计划提前到开春前实施;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维护好供需平衡;行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引导和监督,积极落实节能降碳等相关文件精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