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资本市场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将紧紧抓住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个着力点,进一步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间接融资相比,由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险偏好更加契合,而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发现者与市场参与者,可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当好“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越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越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快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基础。中央金融办、证监会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应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弱化短期业绩考核比重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企业长周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公募基金是我国社会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利用自身投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是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方面,基金管理人要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创投研专业基础,提高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加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精准识别力。另一方面,对上市科创企业的资产质量、成长性及后续的科技成果产出估值等进行持续跟踪研判,提供合理的估值和准确的定价,避免其价格长期偏离合理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引导资本流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要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投资者的获得感是公募基金长久发展的基础,而获得感主要取决于投资者能否取得合理回报。简单来讲,只有为投资者赚到钱,让其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红利,才能为市场持续引入增量资金。但是投资就有风险,投资不确定性高的科创企业就意味着面临高波动。因此,基金管理人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对投资者进行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的预期引导和管理工作,让投资者理解产品特征,提升投资信任度、优化投资体验。同时,基金管理人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产品设置上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积极开发和布局更多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主题基金、ETF等基金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当下,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32万亿元,并推出了300多只科创主题基金,在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上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子行业,公募基金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金管理人要意识到,推动公募基金“向新而行”不仅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应尽快拿出更多切实举措,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