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再添一条3.2公里长的文化漫道
“以前这儿便道和车道都挺窄的,又临路口和超市,交通可乱了,走路的和骑车的时不时就会走到一起,早晚买菜、上下班的人一多,还特别堵!现在,眼看着就要改造完了,步道变宽了不少,我们走着也舒服多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7月11日,在东四路口东北角物美门前,前来买菜的朝阳门街道朝内头条社区居民赵明山笑着说。
这也是东城区开展3.2公里长的朝阜路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朝阜路是首都核心区“四横两纵”城市干道之一,也是一条城市功能复合、交通功能突出的重要道路。本次改造重点围绕东四西大街和朝阳门内大街开展,以打造“京城时空走廊、文化绿色漫道”为目标,从风貌基底、交通设施及景观环境三方面,营造慢行友好、绿色生态、纵赏古今的老城特色林荫路。整治提升后,该区域将与此前“建党百年”之际提升的五四大街连成一线。截至目前,朝阜路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完成超80%,正式进入冲刺阶段,预计7月底正式亮相。
“朝阜路横贯东城、西城,全长约6.97公里,位于首都核心区控规的古都风貌保护区与古都风貌协调区的衔接过渡地带,既能看到‘中纬’王城干道的空间格局,又保留了北京城市道路的发展变化,也为经济发展、政务保障、文化交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仅朝阜路,其周边步行10分钟的范围内,就分布着28座文化建筑,其中包含了14处文物古迹、14座文学艺术场所。在这里,不仅能够看到故宫、景山、王府、皇城根遗址等皇城遗存,还能看到不少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例如北大红楼、朝阳门内大街81号,另外还有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中国美术馆、北京华侨饭店等“十大建筑”代表,因此形成了“古今交融、东西渐变、多元并存”的风貌基底。
“然而,我们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这条街长期以来存在历史建筑的文化特性与周边环境融合不强,文化展示和文化体验功能相对偏弱等问题,相比其周边的崇雍大街和朝阳门南、北小街,乃至于北侧的平安大街、南侧的金宝街来说,都显得特别‘低调’,甚至有距离感。”负责该项目总设计的设计师孙书同提到,“此次改造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控规,在延续原有风貌基底的前提下,以‘街道治乱、空间净化、还原本底’为改造目标,拆除违法建设,‘卸妆还原’普通建筑物,并结合业态保护性修缮历史建筑、优化更新文化节点建筑等,进一步强化其历史文化价值。”
此次整治提升中,交通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将低效的立体过街优化为平面过街。朝阜路沿线的过街交通有平面、立体两种形式,相比于立体过街,平面过街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综合周边需求,拆除了朝阳门桥西侧和东四西大街的2座过街天桥,并在原位置改建平面过街路口,这样不仅消除了天桥的占道、扰民、运行低效等问题,方便了老年人、非机动车的来往过街,加强了道路南北两侧的交通联系。目前,东西两处平面过街路口正在建设中,现已完成交通执法探头的安装,接下来还将继续完善交通信号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
在路口处增加安全设施。朝阜路路口交通的通行效率相对较慢,而且时常出现机非混行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在东四、美术馆等有条件的路口,增设人行过街二次安全岛,并优化了沿线东四路口东北角、南水关胡同北口等7处路口的转弯半径,缩减行人过街距离,提高过街安全性。为了降低非机动车的左转风险,也在小街路口等有条件的路口设计增加了非机动车一次左转改造,并安装了非机动车优先通行标识标志,进一步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切实提升路口的通行效率。
连通沿线的慢行空间。朝阜路东西向的过境交通一直存在步道空间不连续、非机动车路权失衡、公交站台等候区过窄等问题。对此,在道路两侧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集中的位置,更新设置人行横道,让东西向的步道空间顺畅贯通。同时,优化调整路板,拆除了部分引导不强的隔离设施,进一步拓宽非机动车道,同时用彩色铺装提示非机动车路权。
据介绍,朝阜路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仍在全线加速建设中。接下来,东城区将继续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文化节点更新修复、交通组织优化、公共空间释放激活等工作得以高效进行,进一步彰显其文化特色。目前,整条大街的林荫景观已初显成效,配合即将建成的朝阳门南、北小街,将在东城形成一个新的“十”字形林荫景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