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不仅是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北京法海寺壁画的建造思想、营造理念、艺术水平、绘制技术、制作工艺及保存完好程度等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堪称典范之作。为深入探讨壁画文物保护研究、价值阐释、活化利用以及合作交流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6月3日,“壁画保护与传承——法海寺壁画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传播”论坛召开。

论坛上,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文物保护、壁画艺术、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面对岁月侵蚀、环境变化及人为活动的挑战,北京地区的壁画保护已迫在眉睫。为此,北京法海寺博物馆携手北京文博交流馆、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顺义区文物管理所、延庆博物馆、房山区文物保护所共同签署《倡议书》,发布成立“北京地区壁画保护与合作联盟”,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汇聚各方力量,共筑壁画保护的坚实防线,让壁画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文化。

“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需要坚持文物保护、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倡议书》中指出,要加强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倡导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如数字化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等,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实现预防性保护与精准修复,不断探索文物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要深化学术研究,促进知识共享,充分利用各自壁画资源、特点与文化,与学术机构、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形成涵盖研究、教学、实践的完整链条,推动壁画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同时,还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增强保护意识,通过举办壁画展览、专题讲座等活动,提升社会对壁画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全民的保护意识。

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与壁画保护方面,《倡议书》提出,在壁画保护工作中要关注壁画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周边环境的和谐,促进生态平衡,减少人为活动对壁画造成的潜在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加强与国际博物馆及相关组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科技技术,同时展示北京地区壁画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尊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文物价值挖掘的逐渐深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展示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记者获悉,本次论坛作为石景山博物馆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博物馆教育职能后,侧重于“研究”职能开展的壁画主题论坛。主题论坛从壁画现场科学分析技术、数字科技助力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美术史研究、古建筑价值挖掘等多方面展开交流研讨,为以法海寺壁画为代表的壁画类文物的保护传承、内涵挖掘、价值阐释、活化利用等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有力促进了北京地区壁画保护与合作交流。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以壁画论坛为契机,依托法海寺壁画这一文化遗产瑰宝,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和馆际间、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同时,充分履行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社会效益,挖掘文物故事,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