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谷目前已落地800余家企业。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供图

  本报讯上周六,在被誉为中国药谷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一场以“出海”为主题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论坛,吸引了上百位医药专家、投资机构代表、药企负责人参加。记者获悉,中国药谷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园区入驻企业希济生物,是这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我们正计划带着上下游供应链组团出海。”希济生物相关负责人说,企业从成立之初,瞄准的就是全球市场。

  希济生物敢“夸下海口”,是因为他们已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细胞基因治疗生产基地,打造了包含数十家设备、试剂、耗材制造商的上下游供应链。在国内市场站住了脚跟,决定进军海外,“先练好内功,再走上更大舞台,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为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主阵地,经过20多年发展的中国药谷已经落地了800余家企业,聚集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12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和检定检测机构,形成了涵盖药物发现、产品开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少药企在入驻中国药谷后迎来大发展。近两年,园区企业成功“出海”的案例不少——百奥赛图已在美国波士顿成立了办公面积3400平方米的公司,为当地提供临床前的药理药效服务;博辉瑞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进军欧洲市场……

  中国药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前,我国医药出口还主要是以原料为主,新药申请少、研发水平低、制造研发外包能力弱,国际化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如今,生物医药企业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巨大,研发出了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这些创新药物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因此,园区非常鼓励企业“出海”,以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把产品、服务卖到欧美发达国家才算成功“出海”吗?记者发现,很多企业选择了风险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尝试着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中国药谷园区疫苗研发生产企业民海生物的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张骞,眼下正在努力把13价肺炎结合疫苗卖到印度尼西亚。首批半成品材料,即将从北京运往印尼首都雅加达。民海生物接下来准备继续进军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埃及……

  “创新药密集‘出海’,彰显出我国生物制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反映出国际监管部门对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认可。”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信息部副主任于盟表示。

  记者手记

  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市场和利润

  通过采访中国药谷园区企业“出海”的亲历者,记者深刻体会到,医药行业京企决心走上世界舞台,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市场和利润,更是为了体现企业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与担当。这种情怀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

  希济生物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癌症不再是绝症。”随着全球化加速和人口流动增多,许多疾病已经不再是单一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挑战。药企通过跨国合作、研发新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将为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带来希望和治愈。我们相信,这是很多医药行业从业者的初心。

  民海生物进军印尼后,将为当地疫苗产业带来一次升级,“我们希望让国内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人。”张骞14年前曾参与过中法医药领域合作项目,她深知国际合作对一家企业的帮助有多大,“当我看到印尼企业年轻人那种忘我的学习状态时,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闯欧美,下南洋,“出海”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这要求医药企业不仅要打磨出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还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能力,必须理解目标市场的运行规则、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必须培养具有海外市场开发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此外,政府、企业可以组织更多“出海”主题交流活动,让有经验的企业分享心得,让职能部门各展其能,帮助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