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举办
8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会议期间,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等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围绕明代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共同探讨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昌平是明文化的汇聚之地,区域内明代历史遗迹众多,明文化内涵丰富。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江玉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作为2024明文化论坛的组成部分,为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明文化的认识和关注。
“此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与往年相比,本届研讨会更加注重明代物质文化的研究,关于明十三陵、昌平地区的明文化的研究论文明显增加,这些论文对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袁江玉说。
近年来,“明文化热”不断升温,昌平区也正积极推动明十三陵景区开放范围,力争到2030年实现明十三陵帝陵全部开放的目标。其中,今年年内将开放思陵。据了解,思陵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思陵聚集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波澜曲折的历史,我们将不断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它们呈现在游客面前。”袁江玉说。
他还表示,昌平区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挖掘明文化价值,全力搭建全球明文化交流共享展示平台,通过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与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合作,积极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途径,做强“明文化”品牌,以“明文化”品牌导入资源、吸引流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促进文博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另据了解,8月16日,我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数字体验项目《明见万历》沉浸式VR大空间体验展亮相明定陵博物馆。据了解,在权威专家指导下,《明见万历》数字化复刻了金丝翼善冠、十二龙九凤冠、玉爵杯等明代国宝级文物。同时,参考史料记载,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了明定陵祾恩门和祾恩殿等已经消失的明代建筑。这些文物和建筑的数字化呈现,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图片和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