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传实践技艺 育得桃李芬芳
郭海青在检查车床加工设备。 受访者供图
“新学期,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上,学生终于可以使用生产性设备学习故障诊断与排除了。”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系教师郭海青见到记者高兴地说。此前,为了让学生尽早用上生产性实训设备,开展项目式、情景式学习,郭海青及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加班数日。
从业20多年来,郭海青深耕数控机床行业,从一名产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日前,科技日报记者专访郭海青,听他讲述他在技艺传承、技能攻关方面的独到经验与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的生动故事。
深耕数控行业
记者:您在这一领域坚守了多少年,如何完成从产业工人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郭海青:我生长在农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遇到信号不好时,需要不断调整天线角度才能看到清晰画面,这让我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上大学时我选择了机电类方向的学校,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工作。
2005年10月,我从山西柴油机厂调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由一名产业工人转变为一名教师,到现在已经过了近20年。
过去作为产业工人,我每天和设备、工件打交道,需要关注的是设备状态、工件质量。那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工件全部合格。成为教师后,我的关注重点转为学生。我默默写下誓言:“弃工从教事业艰,兢兢业业努力干。待到开花结果日,誓得桃李天下间!”
有了目标就有了不竭的动力。为了完成从产业工人到职业院校教师的转变,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探索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一有时间就扎到学院的机械加工实训室操作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琢磨各种非常规功能指令,探究数控设备使用的技巧秘诀。
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我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推广与技术革新。2019年,我作为技术专家,参与了人社部组织的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初审、终审工作。该标准已于2019年1月由人社部颁布实施,涵盖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四个等级的水平评价。
多年来,我参与了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主讲工作,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我所带的学生中,有1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有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创新教学模式
记者:作为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您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有哪些创新方法?
郭海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制造业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方向转型升级,要完成升级,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我看来,产教融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职场,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我深入项目教学场景,破解学生在实操中面临的难题。例如,我发现学生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对刀操作时容易心生胆怯,而这种心态易导致他们操作不当造成打刀。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造成数控车床刀片的损耗甚至设备的损坏。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图示的方法,把对刀原理贴在设备旁边的工艺看板上,并在看板上写上自编顺口溜:“对Z柱面外端面上,对X柱面上端面外,先Z后X效率高,启动主轴前想一想。”在顺口溜的提醒下,我发现学生们渐渐克服了恐惧,操作越来越熟练。
部分学生在学习车床复合循环指令G71、G72时,难以理解指令的程序结构,我用图示加口诀“翻译”生涩的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大量应用实践,终于让他们对指令的程序结构、用法有了深刻理解。
开展技术攻关
记者:您负责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成果?
郭海青:目前,我负责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方面聚焦智能制造设备集成开发、升级改造及维护维修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基于当地产业特色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推广。
近些年,技能大师工作室解决了不少企业难题。山西朔州繁盛晟煤机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机维修为主营业务的煤机综合修理企业,其中修理刮板输送机的业务对补焊中部槽板的耐磨层硬度要求高。原有工艺需要在中部槽板上涂敷粉末冶金花纹,设备在焊接时容易出现循环冷却水漏水和粉末冶金堵粉故障,导致焊接效率低下。企业找到工作室寻求帮助,经过诊断,我们找出了故障原因——粉末堆焊枪头部为了防止冷却水渗漏使用了O型圈密封。焊接时枪头受到强烈的热辐射,O型圈会受热变形,加上冷却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渗漏,最终使粉末受潮造成堵粉。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研究后决定放弃等离子粉末冶金堆焊的焊接方法,采用高强度耐磨焊丝结合数控机床的技术路线,设计了数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方法。工作室和公司联合成立技术攻关组,建立实验模型,经过多次实验,最终成功研发了第一代数控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机,该堆焊机经专家认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后来,我们还在第一代数控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机的基础上开发了长枪系列,解决了中部槽底板焊接深度不够的问题。为了提高焊接效率,工作室还相继开发了双枪、四枪系列,系列产品获得市场好评。
近年来,工作室在研发设备的同时积极申报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先后获得山西省“五小六化”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
记者:在您看来,应如何扭转和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郭海青:近年来,国家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职业教育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了解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得以确立,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的办学“天花板”被打破,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断头路”得以贯通。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办学的好与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对扭转偏见至关重要。
以我们学校为例,目前学校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有很多就职于航天航空企业及科研院所,他们中有17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3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还有多人获得“导弹翅膀雕刻师”“数控微雕第一人”“中国大能手”“全国最美职工”等称号。这足以证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