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大模型存精准度等挑战,保险业数智化转型如何“进阶”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进展如何?大模型技术在保险业的落地应用有哪些新进展?一份行业报告从俯瞰视角揭开面纱。10月27日发布的《2024版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保险行业白皮书》指出,目前,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众多保险公司制定了前瞻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并在产品设计、营销、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科技的运用在产品创新等方面掀起深刻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保险行业的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保险科技在推进保险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同时,如何破解数据治理、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才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
保险业加码大模型技术
10月27日,由中国保险学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阳光保险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保险科技数智大会”在北京阳光金融城召开。
会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在保险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同样由初步探索逐渐走向深入发展,其成效与价值日益显现。
具体而言,阳光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保险等保险机构纷纷投身于大模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其中,阳光保险于2023年初率先启动了“阳光正言GPT大模型战略工程”,旨在通过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保险业务模式的重塑与升级。《白皮书》显示,在人伤理赔机器人的应用方面,阳光正言GPT提高了人伤案件快速结案率与理赔效率。机器人具备定损单证分类与外表伤情识别功能,工具上线后使用率超过80%,单证分类准确率达95.6%。
《白皮书》也显示,目前中国人保专属问答大模型已在代理人赋能、智能客服等场景试点应用,借助大模型的语义理解、搜索增强等功能,提升知识获取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国寿投资公司已对内发布国寿投资GPT平台,上线多模型体验官、客户全景洞察、文档智能问答、AI搜索、公司制度问答、语音克隆等十几个办公助手,通过PC、企业微信双端对全员开放,员工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最新大模型技术,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之所以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除了保险机构迫切需要依托数字化手段升级创新、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以实现业绩优化,也离不开政策的推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保险业科技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未来保险科技监管将更加科学、精细化,这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更加积极地适应新的监管环境的变化,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科技创新促进保险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提升,以我国保险业科技化发展的新成就,展示更强的国际同业竞争力。
应用落地待加快步伐
在保险科技的前沿探索中,大模型技术的运用虽已彰显一定的价值,但同样伴随着一系列复杂且亟待解决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保险业携手并进,共同应对。
《白皮书》指出,保险公司须积极应对推理速度、精准度、监管合规、数据隐私、模型解释性及技术投资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技术创新与合规管理,推动保险科技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在保险行业,特别是在线服务环境中,用户期望的是即时反馈。然而,大模型由于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庞大的参数规模,往往在处理速度上显得力不从心;保险业务中的某些场景,如风险评估、定价等,对结果的精准度有极高要求。然而,当前的大模型技术由于基于概率和统计原理,其输出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时或许可以接受,但在要求绝对精准的场景下则可能成为障碍。
在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龚明华看来,保险科技和数据智能在推进保险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优化保险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治理、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才缺失等方面的问题,诞生了客户信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产品创新风险和空间交叉传染等风险点。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机遇。”阳光保险总裁李科表示,当前保险企业对数字智能科技的应用普遍都很重视,但在落地方面走得还不够快。其中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业务线与技术线的信息不对称和协同创新机制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的业务线和技术线之间存在,同时在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中也存在。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数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白皮书》指出,保险企业必须加快数智化转型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重构保险业务价值链,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数字科学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应重视技术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升技术能力。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控和风险防范。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战略,确保数智化转型合规、稳健推进。
记者 胡永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