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将近,中国圣诞用品出口市场迎来了出货高峰期,爆单现象屡见不鲜。


  宁波、义乌、厦门和江苏等地的生产企业正“开足马力”满足全球市场对“中国造”圣诞用品的旺盛需求。产品的创新设计、高性价比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国圣诞用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热销。


  节日临近,圣诞用品频爆单


  在浙江宁波,圣诞用品出口增长迅速。一些创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备受客户青睐,成为市场“爆款”。例如,一款双面反光镜装饰灯和一款具有香薰效果的圣诞玻璃球装饰品,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前者从5月至今十分畅销,出口额已经超过400万元;后者在欧美市场单个零售价为10美元左右,有多个不同规格,有企业仅凭该款产品便已创下100多万美元的出口额。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集散地,更是爆单的“主战场”。其每年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了近80%的份额。每年的七、八、九月份,义乌的圣诞用品市场就迎来密集出货期,各个工厂忙得不可开交。市场开市后,外商纷至沓来,店铺里常常人满为患,开单都要排队。义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义乌市圣诞用品出口额为33.5亿元,同比增长2.9%。


  厦门地区的圣诞用品出口同样火爆,8月份出口额就已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41.6%。有工厂负责人介绍,因国际航行船期较长,为应对国外圣诞旺季需求,往年一般在10月前出货,但今年由于红海危机,海运价格波动、欧美航线船期难以确定,圣诞用品出口旺季提前到来,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


  江苏的圣诞用品出口也表现强劲。据南京海关统计,7月江苏出口圣诞用品4.8亿元,为2022年9月以来月度最高值,同比增长92.7%,环比增长100%,在全国圣诞用品出口前五大省中增幅最高。众多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增加,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些企业甚至出现订单积压的情况。


  “中国造”缘何受欢迎


  中国制造的小商品为何能够风靡海外呢?首先是创意频出,商品各具特色。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不断推出具有创意和新意的圣诞用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外观上更加美观、新颖,在功能上也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传统的圣诞用品如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灯饰、贺卡等依然是市场的主流,但陶瓷娃娃、光电类玩具等创意特色商品也逐渐走俏海外市场。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厦门地区出口的LED圣诞工艺品同比增长了1088%,显示出市场对创新型圣诞用品的强烈需求;江苏地区企业开发的集电动、光纤、声音于一体的功能性圣诞老人等产品在美国市场拥有稳定的订单。


  同时由于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生产出的小商品在“物美”的同时也做到了“价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受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助推了商品“出海”。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海外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逐渐向线上转移,他们逐渐习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圣诞用品,为中国的圣诞用品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义乌的跨境电商正快速成为出口增长新引擎,不少企业通过开设线上店铺,增加新品,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小工厂撑起全球圣诞梦


  从原料、研发到设计、生产,宁波、义乌、厦门和江苏这些圣诞用品供应集散地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圣诞用品制造是机械化生产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工序可以通过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而一些复杂的工艺则需要人工操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细节。例如,一棵仿真圣诞树的制作需要经过原材料制作、裁剪、缝制、装饰等多个步骤,需要10多名熟练工人协同配合。


  产业集群化使得其优势大大提升,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享资源和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的圣诞用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义乌、厦门、江苏等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这些地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能够保证产品及时交付,为企业的出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仅义乌就拥有众多的圣诞用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市场,每年可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


  此外,物流运输保障也为中国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应对海运价格波动、订舱困难及港口拥堵等挑战,外贸企业纷纷转向中欧班列和卡航等运输方式,以确保货物能够准时送达客户手中。


  海关等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为圣诞用品的出口提供便利化的通关服务。例如,义乌海关实施了24小时通关、铁路进出境双向“快速通关”模式,并创新“海铁+中欧班列”“国内铁路货运+中欧班列”等物流模式,有效保障了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