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谋创新 推动品牌国际化各显其能
11月22日至11月24日,“传承经典 创新无界”AIIC2024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在海南海口举办。面对调整周期,大会围绕酒业“传承与创新”,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剖析。
酒业长期向好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在大会上强调,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前期高速增长后的“消化期”、面对新环境的“适应期”以及面向新空间的“开拓期”。他提出,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行业现状,酒企才能精准施策,有序消化渠道库存,灵活适应消费群体、市场结构和渠道形态的变化,积极开拓新群体、新区域、新品类、新场景,从而找到未来增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4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消费市场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到6206元,增长7.1%,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30.1%;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为298.0万千升,同比增长2.3%,呈稳健小幅增长态势。
王新国进一步提出,酒类消费作为民生消费中的重要一环,其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属性不会改变,酒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同样不会改变。他表示,白酒行业已经历了三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当前正由传承与创新的“双核驱动”开启第四次跨越发展,这是酒业成功穿越本轮调整周期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酒类企业必须求新求变,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谈及酒类创新,王新国建议,在白酒行业已形成完善、稳定的传统技艺生产和保护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应继续坚守传统工艺,同时增强科技创新,以提升白酒品质。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白酒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据了解,茅台集团凭借其“独特的产区优势、科学的酿造工艺以及基酒的多样性和产品的稳定性”,在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为了守正创新,茅台不断提升水质检测技术,建立“地空天”一体化监测网络,确保酿造环境的稳定与微生物生长的最优条件。
五粮液同样在窖泥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建立在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与传承之上。而国台酒业通过全面实现数字化、创建智能酿造生产及标准体系、采用科学方法替代感官评价、构建智能酿造数字化管理体系等举措,推动传统酿造向智能酿造转型,力求酒品质量恒定。
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认为,美食升级会带动白酒发展,应该重视对美食+美酒的研究。通过推动中华美食的升级,创造更多需求,推动白酒产业发展。
郎酒股份副总经理陈建伟表示,从一个酿酒工厂到一座世界级酒庄,耗资200亿元、历时16年打造的郎酒庄园是郎酒最大的创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头部白酒企业加大创新能够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响应消费升级、提升品牌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带来好处,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培育世界级品牌
在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寻求新市场的新增量已成为酒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出海”已成为一道必答题。
“国际化则是当前局势下白酒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东高科技投研学院副院长刘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下,国内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白酒“出海”也有望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谈及白酒“出海”时表示,中国酒业“出海”恰逢其时,品牌“出海”是寻求增长点的必然趋势。
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总产量629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7563亿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到了0.24%和0.74%。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酒类出口量同比增长7.45%,出口额同比增长8.91%。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中国酒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品牌培育方面要培育世界顶级品牌。头部酒企如五粮液、茅台等已经开始组团“出海”,推动中国名优白酒集体走向国际市场。
今年五粮液继续开展“和美全球行”系列活动,先后走进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等国家。茅台的国际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先后走进瑞士、意大利、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进行市场调研、开展品牌活动。珍酒李渡也在海外市场举办高端品鉴会,产品进入十多家米其林餐厅和多家五星级酒店。
但随着中国白酒“出海”声浪渐高,白酒企业们在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挑战也不少。那么,未来中国白酒应该如何突围?赵萍建议,酒企要制定差异化市场策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讲好中国白酒文化故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