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走进石家庄市部分企业园区感受创新活力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石家庄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有452家,位居全省第一;通过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人才飞地”等方式柔性引才聚才,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0名;打造一批中央创新区,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构建全链条创新系统。
近年来,石家庄全力打通创新驱动堵点,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提升创新平台支撑力。日前,记者走进部分企业园区,聆听创新故事,感受创新活力。
·重点实验室的新设备
近日,在以岭药业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里,以岭医药研究院筛选部主任梁俊清正带领同事们用活细胞成像系统,开展新药筛选实验。
“原来做新药评价实验,主要靠观察动物体征来估测药物疗效。有了这套新系统,不仅能提高新药评价的准确性,还能大大节省筛选时间。”梁俊清说,为了搭建智能化、可视化新药评价平台,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购置活细胞成像系统等数十套先进实验设备。
近年来,以岭药业组建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先进的高技术新药研发平台,研发创新专利中药品种14个,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高的重大疾病领域,形成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系列专利药物集群。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石家庄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以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组建的河北省射电天文技术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内和国际射电天文学发展需求,针对射电天文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技术研究。
以石家庄市政府为建设主体,由河北交投集团和石家庄铁道大学牵头,联合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和中车唐山、长城汽车等11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河北省现代交通实验室,聚焦现代交通领域重大科技需求与产业需求,开展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市场化的全过程创新。
依托河北绿洲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石膏建材装备创新中心和工业副产石膏建材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一支强大的专业化、多层次、多领域创新团队,形成从设计到研发、从生产到服务的综合设计制造及投产优势。
这些建立在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有452家,位居全省第一。
浇灌创新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mRNA疫苗,填补我国疫苗在mRNA技术路线的空白;轩竹生物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安奈拉唑钠获批上市;森思泰克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打破国外巨头垄断……
·“领军人才”的新目标
学术交流、开展实验,这是沈成彬博士的日常。
2023年,中国电信原首席专家、光通信技术领域高端人才沈成彬加入石家庄科技企业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他坦言:“这和圣昊光电在光通信芯片检测设备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以及石家庄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对人才引进的重视密不可分。”
近日,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忙碌。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作为圣昊光电引进的重要人才,沈成彬到石家庄不久就成功申领人才绿卡A卡。根据15条人才新政,今年他又被认定为2024年度“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万元科研经费已拨付到位。“不仅在金融、出行、购房等方面享受便利,科研上也得到很大支持。好机遇、好政策、好环境,给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
一年多来,沈成彬主持研发的光芯片AOI设备、6英寸划裂片等多款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他主持申请5项行业标准的立项,申请的河北省光通信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获省科技厅批复。沈成彬的加入,使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智能化是产品研发新方向,我们将利用AI算法等创新科技,优化自动上下料功能及设备自动化编程接口开发,进一步提高芯片检测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为产品打造差异化新优势。”沈成彬说。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夯实创新发展根基。近年来,石家庄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越来越多人才来石发展。
持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石家庄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联合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石家庄。围绕科技攻关、高端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引进高端科技资源,多次与高校院所举办对接活动。
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张亮,经常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到企业实地走访,从材料、工艺到设备更新,帮助企业突破新技术、攻克新难题、研发新产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石家庄,一批批科技特派员走进企业,围绕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共育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相融、与科技同频、与项目对接。
打造“人才飞地”。通过在四川成都建立研发机构,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引进优质人才资源,研发微晶纳米材料、水化热抑制剂、膨胀剂、养护剂等产品,破解高速公路、地铁施工领域技术难题。像这样的“人才飞地”,积极推动石家庄与外地人才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在石家庄的转化落地。
近年来,石家庄市紧扣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依托产业链条布局人才链条,出台“15条人才新政”一系列人才政策柔性引才用才,吸引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来石家庄创新创业,推动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在石家庄落地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0名,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8家、院士重点合作单位26家,通过科研项目引进外籍院士5名,认定科技领军人物105名、科技创新团队105个。
·中央创新区的创新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中央创新区,1800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里,一排排崭新的仪器设备正在运转,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实验变化。
近日,石家庄高新区的中央创新区共享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目前,这里共有80台实验仪器,可满足生物医药项目基本的实验需求。”中央创新区运营主体公司石家庄鹏智园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茹介绍,实验室、高端仪器可以按次使用,一些高使用率的仪器还可以长期租赁,减少企业前期的资金投入。
“在这里,我们能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多的创新。”诺澳原生物技术公司是首批落户中央创新区的企业,总经理付敏说,他们这支只有三个人的研发团队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自己购买仪器,没有一两千万元下不来。现在每年只要四五十万元就可以按需使用仪器设备,这让他们的创业轻松了许多。
这座建设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的中央创新区,打造功能服务平台、共享实验室、孵化创新区等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科技评估等专业技术服务,以及在投资融资、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孵化”创新链。
2023年,石家庄首批6个中央创新区投入使用,分别为鹿泉光谷科技园中央创新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中央创新区、科林产业园中央创新区、石家庄现代食品产业园中央创新区、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中央创新区、赵县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中央创新区。
这些新引擎,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构建从创意构想、技术研发到实验室研究、检验检测、中试放大、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系统,为科技企业提供开放性科研设施、专业技术服务、投资融资、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进一步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对科技基础条件、特色产业、公共技术等相关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搭建高效先进的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降低探头的温度,低温冷冻病变组织……近日,在石家庄市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石家庄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史源平正带领科研人员进行医疗冷冻测试,这是他们协助河北健之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冷冻治疗仪产品。
过去,许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在企业建立的,这样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但也仅仅服务某一家企业。如今,依托石家庄学院建立的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创新中心,可以同时为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医疗康复技术需求服务。该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两年来,先后帮助5家企业研发出多款新产品。
向创新要效益,以科技促发展,石家庄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石家庄的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产业营收双双突破千亿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