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区实施创新驱动,探索共享赋能 两大百亿元产业集群攀高逐新

从陆地到海洋,全国主要能源产地都用到了这里的钻井勘探设备;从和谐号到复兴号,高铁动车有200多个型号零部件在这里生产……在邢台市任泽区,机械制造与橡塑新材料两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龙头带动下齐头并进,焕发出勃勃生机:继去年实现营收双双过百亿元之后,今年1至10月,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92.17亿元,橡塑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88.90亿元,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11月1日,在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顶驱总装测试车间,工人正在调试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陈惠浩摄

“我们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力促机械制造和橡塑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攀高逐新。”任泽区委书记杨蕾说,该区大力实施产业集群“领跑者”发展计划,深入开展“技改投资龙年倍增行动”,探索推广“共享车间”“共享智造”新模式,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资金、人才向园区倾斜,持续推动平台做优、能级提升,加快构建具有任泽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领跑者”动能十足

11月1日,在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电气车间里,一台高大的钻机正在用机械臂灵活地抓取钻杆,现场却看不到操作员。

“这是国内第一台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化一体钻机,工作人员正在另一个车间的控制室远程测试自动连接钻杆功能。”永明地质副总工程师胡向阳介绍,针对传统钻探装备在地质灾害勘查等方面的局限,该公司携手以“大国工匠”朱恒银为团长的科技特派团,历经3年探索与研发,试制成功了这款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与数据传输技术的钻机,实现对钻探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这意味着勘查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即时掌握钻探现场的动态信息,提升作业的安全性。

永明地质不断以研发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相继研发了多功能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海洋勘探船用钻井装备、车载抢险救援钻机等,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年营业收入从最初的不足100万元增长到当下5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硬核支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任泽区积极引进国内顶尖的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深入开展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着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积极与华中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对接,搭建资源共享的科技服务平台。

在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条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生产线相继投产,生产出不同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厂区后方,投资1.6亿元的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主体完工,明年即可投用。

华密新材生产的橡塑零部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石油机械、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其中用于高铁动车的零部件就有200多个型号。“我们正在研发中空结构的空气弹簧,准备替代高铁在用的橡胶减震件。”华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介绍。

11月1日,在任泽区龙泉剑-厚力五金产业园区,鑫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制钉原材料。 陈惠浩摄

今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华密新材签订高性能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400万元,4项专利落户任泽区;安徽理工大学科技特派团与永明地质完成成果转化2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任泽区政府与燕山大学共建邢湾智能制造产业科研中心,推动全区机械行业提档升级……创新引领下,任泽区成功培育出3家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5家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共享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11月1日,在任泽区龙泉剑-厚力五金产业园区表面处理车间,低温磷化处理生产线正在为多家企业的干壁钉进行磷化处理,处理完毕的成品发黑发亮。“经过共享车间磷化后的干壁钉,通过48小时的盐雾试验不生锈,防锈防潮效果国内领先。”河北龙泉剑钉业集团行政总监镡玉龙说。

过去,任泽区众多制钉小微企业缺乏磷化加工核心技术,只能将钢钉运至外地处理,不仅成本高昂,还耗时费力。为破解这一难题,任泽区创新思路,聚焦产业链发展,引导龙泉剑集团投资1.2亿元创建了龙泉剑-厚力五金产业园区,并设立了包括表面处理车间在内的3个共享车间,吸引了8家投资700万元以上企业和36个“创客”入驻。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研发、工艺制定、关键工序处理、检验检测到成果转化等一条龙式共享服务,有力推动了制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依靠园区共享模式,我们的产品实现了提档升级、降本增效。现在,公司订单不断,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邢台市任泽区鑫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玲告诉记者。

“目前,园区避免装备重复投资3800万元左右,帮助3家企业实现‘小升规’,生产的10多类200多种型号的五金类产品已经远销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竞争力明显跃升。”镡玉龙说。

邢台任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打造“智能数字化共享车间”,通过集中喷涂解决污染难题,与全区140家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整体工作效率同比提高35%、成本下降约15%、利润提升20%;华密新材特种橡塑产业研究院搭建共享创新平台,为3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实验检测、数据共享、产品改进等技术支持,带动了近亿元的产业规模效益……任泽区在推行“共享”模式的过程中,精准施策,强化产业链各环节,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转型升级。

●优化服务,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11月1日,任泽区邢湾智能制造云园区一期,20栋模块化标准厂房已经全部实现企业入驻。在邢台航叉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总经理张世波正在调度叉车生产。

“这款三支点电动叉车是我们研发生产的,保证了严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深受国际市场欢迎,这80辆马上要发往俄罗斯,还有一批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张世波指着一款叉车颇为自豪地说。

2020年,张世波从家庭作坊式小工厂起步,主要生产各种电动叉车和搬运设备。“那时候厂房比较简陋,客户过来考察,产品再好也很难让客户放心。”张世波说,入驻园区给企业腾飞创造了条件,现在一半以上是出口订单,今年已经销售1800多台产品,明年还会有一个大的增长。

邢湾智能制造云园区运营部经理郭建波介绍,园区所在的邢家湾镇机械制造企业众多,但大多属于各自为战,厂房、设备的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布局、订单式建设,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推动机械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如今,入园企业提档升级效果明显,园区二期尚未开建,规划的24座厂房已经预订一空。

据了解,任泽区持续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重点推进邢湾智能制造云园区、邢湾机械五金产业园、天口橡塑产业园等建设,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大平台,引导资源和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形成“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的局面,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企业扩规提质离不开金融活水。任泽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强化信贷支持,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服务。今年,组织银企对接会7场,签约资金1.35亿元;走访企业246家次,实际发放贷款6.94亿元。开展帮扶上市行动,持续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截至目前,任泽区先后培育北交所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石交所挂牌企业4家,12家列入上市企业培育库梯次推进。

推动数字赋能企业转型。任泽区深化“企业上云”,积极开展2024年“百城千园行”活动,先后组织70多家企业参加了5期河北省企业上云大讲堂线上分享会。永明地质“智能协同云项目”入选2024年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培育项目,华电数控、龙泉剑钉业等9家企业列入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