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梳理,四季度以来,除珠峰财险外,还有中信保诚人寿、三峡人寿、君龙人寿等险企相继披露增资信息或增资获得监管批复,增资金额从3.25亿元到25亿元不等。但仅依靠外源性资本补充,难以从根本上破解资本困局。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小险企亟待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

  进入四季度以来,险企增资步履不停。11月7日,珠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新增发股份8000万股,每股认购价格为1元/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变更为10.8亿元。11月5日,三峡人寿和中信保诚人寿两家公司先后发布了拟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两家公司分别计划增资15亿元和25亿元。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全面实施过渡期接近尾声,中小险企的资本补充需求持续加大,但增资渠道和效率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险企除寻求外源性资本支援外,还应加大自身“造血”能力,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精细化运营。同时,监管部门也需优化偿付能力政策,引导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珠峰财险拟引入3家新股东

  根据公告,此次珠峰财险拟增加0.8亿元注册资本,拟增发新股8000万股,计划引入3家新股东。除四川璞信产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原有股东外,其余3家新增股东分别为中恒信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邵阳新金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及东营泛华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认购股份数分别为5388万股、1120万股、792万股、700万股。

  增资完成后,中恒信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邵阳新金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及东营泛华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三家新增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99%、1.04%和0.65%。珠峰保险第三大股东四川璞信产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变,为9.90%。目前,该增资方案尚待监管批准。

  记者注意到,成立8年的珠峰财险,盈利状况一直不容乐观,从近5年的业绩来看,珠峰财险仅在2019年实现了盈利,其余年份均处于微亏状态。进入2024年,珠峰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4.75亿元,净亏损1078.7万元。

  自2022年一季度起,珠峰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开始从B类滑落至C类,这意味着其偿付能力已在监管红线之下。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珠峰财险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仍未能脱离C类评级。

  对此,珠峰财险表示,公司一直处于可资本化风险较大状况,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内源性资本不足,随着增资工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改善公司可资本化风险状况。难以资本化风险方面,部分指标有所改善,需继续落实整改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珠峰保险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等业务。而此次公司拟引入的3家新股东中,邵阳新金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营泛华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均为汽车销售公司。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引入具有汽车产业背景的新股东,可以为公司带来客户资源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其拓展业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有望扭转当前盈利能力情况不佳的局面。

  多家保险公司密集增资

  据记者梳理,四季度以来,除珠峰财险外,还有中信保诚人寿、三峡人寿、君龙人寿等险企相继披露增资信息或增资获得监管批复,增资金额从3.25亿元到25亿元不等。

  11月5日,三峡人寿发布公告称,拟增资15亿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将由15.4亿元增加至30.3亿元。新增资金拟由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4.6亿元,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4亿元,重庆三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其中,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是本次增资新增股东。

  从股东结构来看不难发现,参与本次增资的均为重庆当地国企。重庆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三峡人寿作为新加入国资金融板块的重要成员,填补了重庆地方国有寿险法人机构的空缺。下一步,重庆市国资委将整合国资国企资源全力支持三峡人寿业务发展。三峡人寿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机制,制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打造一个全新、优质的国有寿险品牌。

  同日,中信保诚人寿发布公告披露,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将分别向中信保诚人寿再增资12.5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本将由48.6亿元增加到73.6亿元。

  早在2023年12月,中信保诚人寿已经迎来一笔增资。彼时,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向中信保诚人寿合计增资25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3.6亿元增加至48.6亿元。这意味着短短一年时间不到,该公司注册资本或由23.6亿元增至73.6亿元,两笔增资合计50亿元。

  对于密集注资的原因,中信集团董事长、中信金控董事长奚国华在第一轮增资时表示,增资不仅使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本实力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也推动中信集团继续引进利用外资,服务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保诚集团执行总裁华康尧则表示,作为保诚集团整体策略的重要一环和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中信保诚人寿的业务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6家险企获批增资规模总计超过180亿元。

  中小险企增资压力犹存

  资本金是险企稳健发展的基石。随着保险业进入转型深水期以及外部监管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加大,提升偿付能力、补充资本“弹药库”成为许多中小险企的内在需求。

  自2022年一季度起,保险业开始执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即偿二代二期监管制度实施。监管部门给予了行业主体偿二代二期政策过渡期到2024年年底。如今,偿二代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险企资本补充需求仍维持高位。

  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降幅较大。据记者了解,目前业内普遍呼声是希望监管部门能适度延长偿付能力的过渡期,以便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调整和成长空间。一位中小险企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坦言,面对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公司存在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若没有更充裕的资本渠道,中小险企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经营。因此,适当延长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探索更为灵活的资本补充政策势在必行。

  尽管一些中小险企增资动作频频,但增资渠道和效率堪忧。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并非易事,从近期增资险企的出资方来看,均为新引入股东或由部分老股东出资,新股东则多为国资背景,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

  对于增资难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保险公司股东门槛较高,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多,需是在一个领域相对做得好的企业才可以。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也提到,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资本补充主要来自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供给,近年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资本供给有限等因素都加大了资本补充难度。

  实际上,仅依靠外源性资本补充,难以从根本上破解资本困局。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小险企亟待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建议这些险企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精细化运营,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