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被揭示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长期受限于缺乏快脱水的品种,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面积不足15%,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成本。严建兵介绍,如果是机收玉米籽粒,一般要求收获的时候籽粒的含水量在25%左右。目前,商业化推广的玉米品种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大部分在30%~40%。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是实现籽粒机收的重大产业需求。
历经10余年攻关,严建兵团队研究鉴定到一个影响籽粒脱水的小肽microRPG1,是玉米及其近缘种中特有的一种含31个氨基酸的新型小肽,由非编码序列从头起源,通过精确调节乙烯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籽粒脱水。
多年多点的试验表明,敲除microRPG1可使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下降2%至17%,平均下降7%。同时,其他农艺和产量性状没有明显的变化。
严建兵介绍,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品种间,这个关键的基因都能起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它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据测算,应用该技术的玉米可以实现籽粒机收,从而节约人工掰棒子的成本、降低玉米烘干的能耗成本,加上因为水分少而减少的破损、霉变等,综合来看,每亩地大约能为农户节省成本100~150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