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11月11日报道,全球平均气温正在朝着升高超过3摄氏度的趋势发展。丹麦与格陵兰岛地质勘测所的地质学家卡西娅·希利温斯卡说,虽然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如此炎热的天气,但世人并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南德意志报》记者问:您研究过距今数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新世。是什么让这个地质年代在今天看来如此有趣?

  卡西娅·希利温斯卡答:中新世——从大约2300万年前到530万年前的这段时期——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预测未来气候的参考区间。在中新世早期,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工业化前时期相仿,约为300ppm。然后,从1700万年前到1500万年前的这个时期,二氧化碳浓度升至420ppm以上,导致了持续约200万年的升温期,也就是中新世气候适宜期。这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历史上最后一次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回顾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并将其作为预测未来气候的参考期。这就像时光旅行。

  问:从您的研究看,那段时期其实相当舒服:温暖又潮湿,物种丰富。那段时期算是动植物的乐园吗?

  答:当时也许算。数据表明,在中新世气候适宜期,世界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时期高3到5摄氏度,空气湿度也大得多。但我们未来在中欧北部因气候变化所面临的现实日常生活,听起来远没有这么惬意。人们喜欢去那样的地方度假。但长期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生活,可能会相当消耗体力,甚至有害健康。

  问:否认气候变化的人经常说,地球过去曾比现在温暖,而且不是在变冷,就是在变暖。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答:没错,气候过去一直在变化,并且在一些阶段比现在温暖。但首先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快。也就是说,我们确实严重破坏了自然的气候变化节奏。此外,过去每次气候变暖时,空气也会变得更湿润。

  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时,这种变化可能是很祥和的,但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就在去年秋天和冬天,丹麦这里下了大雨,让农民难以开着农机去田里播种。即使在欧洲,洪水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我们的整个粮食生产和基础设施都有赖于气候稳定。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我们仍可能面临全球气候的几个临界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未逐年大幅减少,使得阻止气候变暖更加困难。

  问:人们担心,一旦跨过临界点,变暖趋势就无法逆转了。但您的研究不正表明地球可以再次找到平衡吗?

  答:是的,但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很长时间段。在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因为一切都发生得很慢。由于当时没有基础设施或居民区,所以植物和动物很容易迁移到较冷的地区。但当变化像今天这样迅速发生时,它们会很难适应。而且这不仅关系到地球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更关系到气候变化对我们人类意味着什么。

  问:当时增加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毕竟,当时可没有烧煤或天然气的工厂。

  答:根据主流假说,当时火山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活跃。这种火山活动的证据可以在今天北美的华盛顿附近找到。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当时洋流的流向与现在不同,因此热量在全球的分布也不同。无论如何,这些变化发生的速度比我们今天看到的变化要慢得多。

  问:如果人类继续排放这么多的温室气体,从长远看,我们最终会回到中新世那样的世界吗?

  答:人们必须区分各种不同的场景。在比较乐观一点的未来,全球平均气温也许会比工业化前时期高2摄氏度。那么届时我们的气候会类似于大约3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

  问:假如温室气体继续增加呢?

  答:这是非常负面的场景,可能不会发生。但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排放下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提高到自5400万前至4900万年前所谓的始新世早期气候适宜期以来从未有过的水平。那时气候非常温暖,南极洲长着棕榈树,北方高纬度地区生活着鳄鱼。总体而言,天气非常热,湿度非常高。很难想象人类怎么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