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发基金中出现多只以“红利”为名的产品。在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回升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仍然选择积极布局偏防御性的红利产品,公募机构密集进场的背后,对于红利产品的布局思路和策略已经与之前大相径庭。

  “此时新发红利产品并不意味着保守,红利基金适合作为‘人生底仓’配置,任何时候都有其配置价值。”部分基金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红利策略背后,其实也有很多细分领域,既有偏价值的风格,也有偏成长的风格。”

  红利产品再度火热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频频新发红利产品引发市场热议,部分新发产品的募集情况较为乐观。

  11月12日,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上市。该基金在发行期募资超5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达4975户,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超过90%,四只私募产品合计持有超3000万份。11月8日宣告成立的浙商汇金红利机遇混合募资约2.79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3566户。富国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基金11月1日成立,该基金合计募资超过4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达2977户。

  11月7日,浦银安盛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型基金开始发行。11月1日,东兴红利优选混合型基金、兴业华证沪港深红利100指数型基金开始发行。

  11月11日,人保资管发布旗下人保红利智享混合型基金的发行公告,基金将于11月18日发行。另外,创金合信红利甄选量化选股混合型基金、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型基金、银华中证高股息策略ETF发起式联接基金3只红利产品将于近日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上一次密集发行红利产品还是今年上半年。Wind数据显示,按照基金名称含有“红利”二字为统计口径,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红利产品数量超过2021年、2022年、2023年三年成立的红利产品数量总和,占全市场存量红利产品的比例超过20%。

  布局底层逻辑生变

  今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更青睐防御型产品叠加红利个股大面积走强,许多基金公司选择布局红利产品,并不出人意料。

  近期,市场成交活跃度大幅提升,A股市场成交金额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双创指数、北证50指数等持续上涨,半导体、医药、光伏等多个板块行情不断轮动,此时基金公司布局红利产品有何深意?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布局红利产品并非代表基金公司投资布局偏保守,而是发现红利产品作为投资者的底仓配置选择,具有较大价值。对于公司搭建产品资产配置体系而言,红利产品的布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与客户、销售渠道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客户对红利资产的需求较大,红利产品能匹配广泛的客户群体。”创金合信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从此前的顺应红利风格行情,到希望把红利产品打造成投资者配置的底仓产品,近期基金公司积极布局红利产品,还因为看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可能给红利资产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21家金融机构按通知规定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再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业内人士称,上述措施将促使资金进一步流入高股息个股,红利资产投资逻辑进一步增强。

  挖掘红利细分策略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基金人士透露,红利策略其实也不完全是大众所理解的偏价值风格投资。红利策略背后有多种类型的细分领域,如红利质量策略就属于偏成长风格的红利投资。

  创金合信红利甄选量化选股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孙悦表示,其新发产品会综合红利质量和红利低波两种红利细分策略开展投资。红利质量策略参照中证红利质量指数的编制思路,主要投资医药、消费、制造等行业。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发布于2020年5月,主要从A股中选取50只连续现金分红、股利支付率较高且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特征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分红预期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与大多数基金纷纷选择布局红利低波指数所不同的是,目前全市场跟踪红利质量指数的基金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时,全市场仅有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其联接基金挂钩指数为中证红利质量指数。

  此外,有基金人士介绍,虽然近一年红利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但其实相当一部分产品的红利挖掘都是基于过去的上市公司股息率数据。从预期股息率出发的红利投资策略极少,这也是能够帮助基金公司的红利产品布局形成差异化优势的细分方向。

  展望后市,长城基金量化与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雷俊认为,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无风险收益率或持续走低,股息分红的配置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再叠加资本市场改革,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质量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可能会催生市场对红利资产的持续性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