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趋势性产品,今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链受到资本市场极大关注。近期,国内固态电池行业投融资活动频繁,太蓝新能源、合源锂创等多家固态电池企业相继获得大量资金注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方的积极参与不仅加速了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为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进行融资,具体看来,包括高瓴、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都在固态电池赛道持续下注。根据披露的融资金额,其中有4起超亿元。


  9月,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固态电池代次开发、生产与拓展新兴市场,为公司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提供支持。


  8月,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B轮战略融资。此次融资由长安汽车旗下安和基金及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多支基金联合出资完成,将助力太蓝新能源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此前,太蓝新能源已经完成5轮融资。


  6月,合源锂创(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公布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5月,瑞固新材近日宣布获得超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瑞逍科技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全固态电解质生产项目第一期产线建设。


  行业机构高工产业研究院指出,自2021年起国内固态电池赛道开始受到市场关注,企业开启融资竞赛,至今仍在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国内已有24家固态电池领域企业共完成75笔融资。总体来看,作为趋势性产品,固态电池产业链仍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预计2024年全年固态电池产业链融资项目数和融资金额都有望超过2023年,再创新高。


  释放产业化信号


  虽然由于今年以来需求下滑,锂电行业整体处于“冷却期”,但固态电池作为最被关注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得益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效益显著等优势,同时相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依旧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固态电池能够大规模应用时间尚不明晰。不过,今年以来,相关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频频释放固态电池产业化信号,这也增强了投资方信心。


  4月,宁德时代表示,2027年公司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5月,上汽集团表示将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交付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近日欣旺达在接待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中试试验,第三代聚合物复合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实验室验证,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第四代全固态电池还在开发中,预计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


  此外,东方证券指出,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全面优化,产业链存在较多潜在机会。电解质为固态电池关键创新点;正负极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打开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乃至锂金属负极的应用空间;封装多采用软包路线,铝塑膜需求有望提升。


  不过,虽然固态电池热度越来越高,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仍存在技术、路线、材料、制造、成本等多重难关,电池企业、车企对于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普遍集中在2027年前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虽然面临挑战,但一旦大规模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收益。


  规模应用推动降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固态电池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可有力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当前固态电池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不仅仅在电动汽车领域,未来也将为储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带来颠覆性改变。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企业,以及丰田、LG新能源等国际企业都已涉足固态电池,形成了多元化主体并存、开放竞争的格局。同时,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电池产业发展战略,除我国外,日本、韩国等主要电池生产国均在加大对固态电池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放眼全球,从固态电池产业链完整度方面看,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指出,目前我国已有相当多研究固态电池的企业及机构组织,投入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多技术路线研发中。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包括氧化物、聚合物以及硫化物方向,也随之产生大量专利,以期未来在该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不过,固态电池仍要率先克服技术难题。一位从业者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只有实现产业化后,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好等优势才能体现,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成本也才能逐步降低。”


  行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30年后当全固态电池应用规模大于10GWh,电芯价格将降至1元/Wh左右;2035年经过市场大规模快速推广,电芯价格将有机会降至0.6-0.7元/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