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丰南区城乡齐头并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11月6日,唐山市丰南区西城学校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操场进行户外活动。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宽阔平整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智能化的教学设施……11月6日,记者走进唐山市丰南区西城学校,一座现代化校园呈现在眼前。据了解,2023年8月28日,该校与丰南区第二中学、胥各庄镇银丰中学、阅山幼儿园集中投用,涉及从高中到幼儿园4个学段,有效解决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问题,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丰南区坚持扩增资源、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做强保障,城乡齐头并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结构上“补短板”,在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发展差距中“强弱项”,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好学校办在“家门口”

每到早晚高峰时段,一辆辆“长鼻子”校车,穿行于丰南区城乡道路,校车上醒目的黄色,在车流中格外亮眼。

“这些年,丰南区累计投入2800万元,将全区92辆校车全部更换为最新国标校车,同时承担每辆校车日常运营开销,让学生乘车不花一分钱。”丰南区教育局局长郝连兴说,该局采取定员、定点、定时、定速、定线“五定制”等运行管理办法,共安排跟车教师133名,实现了跟车员、安全员与家长间的“手递手”交接。

日总行驶里程3531公里,惠及村庄262个,每年6000多个家庭从中受益……对农村家庭来说,开到家门口的校车,承载着安心,也连接起优质教育资源。

早在2014年,丰南区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让孩子实现了‘好上学’,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有了新目标,那就是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布局优质均衡,让孩子‘上好学’。”郝连兴说。

综合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丰南区科学测算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超前规划未来五至十年城乡学校布局,把最好的地块、最大笔的资金、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2021年以来,该区累计教育投入71.68亿元,新改扩建及维修改造学校80所,其中新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8000个,全面消除大班额问题。

学校建设是公共设施配套的第一要务。本着这一理念,丰南区在编制和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预留充足教育用地,将新增建设用地、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障学校建设用地需求。未来三年,该区计划再建4所学校,新增小学学位5080个、初中学位3200个。其中,在农村,启动黑沿子小学异地扩建、黄各庄镇3所中学撤并项目;在城区,启动兆丰小学、春阳学校新建项目。

为优先保障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丰南区不断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维修改造农村学校72所,全区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瞄准推动办学理念、优质师资、教育资源等全要素城乡共享的目标,丰南区还打造了城乡教育发展联盟体,提出创建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帮扶N所农村薄弱学校的“1+N”发展联盟体模式,形成丰南实验学校与大新庄中学、尖字沽中学,实验小学东校区与西葛小学、唐坊中心小学等10组帮教联盟,覆盖全区15个乡镇的30所学校,每年城乡教师交流人数超200人,城乡学校联合立项并结项课题150多项。

●从挤向城区到扎根农村,好老师伴在“娃”身边

11月6日,午休时间,丰南区王兰庄镇毕武庄小学教师王欣仪决定回“家”小憩。而从办公室步行到“家”,仅需两分钟。

宽敞明亮的房间被收拾得干净又温馨,卫生间、淋浴器、洗漱台应有尽有。王欣仪的“家”,是学校免费提供的标间宿舍。

“这是我工作日的‘家’,真正的家在城区。”王欣仪说,她是土生土长的丰南人,2019年从南开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去年9月正式入职这所乡村小学。

一位来自城里的名校高材生,为何选择到农村教书?“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大学期间认识了几名来自农村的同学,了解到他们艰苦的求学经历后,我便决心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王欣仪说。

最初,王欣仪的家人对她的决定颇为不解。“当他们看到学校的好环境,了解农村教师的好待遇后,转而给了我支持。”在王欣仪看来,丰南区的农村教师岗位已成为“香饽饽”。

毕武庄小学校长董志忠已在乡村学校工作了30多年,他说:“过去村里的老师总想往城区里挤,现在越来越多的好老师选择扎根乡村。光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有好几名硕士毕业,南开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的都有。”

让好老师自愿留下来,伴在农村娃身边,得益于丰南区推行师资力量优质均衡的好政策。“我们围绕师资引进、绩效分配、业务提升等方面实施多项改革举措,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丰南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韩志刚介绍。

定乡镇、定学校、定学科,丰南区推行“三定”招聘办法,建立新教师服务期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师资的年龄、学科、学历等结构性问题。目前全区教师本科学历占比91%、研究生学历占比5%、教师专业对口率达100%,农村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8.9%。

为促进教师扎根农村、深耕一线,丰南区实施“超岗低聘、重岗重酬、倾斜一线”绩效改革,推动资金奖励向班主任岗位、农村学校和一线教学岗位倾斜,乡村教师年绩效工资大幅提高。

专家培训请进来,研修学习走出去,挂职交流育名师,资源共享建平台……丰南区多措并举,与京津名校开辟精品课程、优质课件、教改案例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平台,同时制定丰南师德标准、文明教师标准、教师成长标准及师德负面清单、教师信用清单等“三标准两清单”指标体系,推进教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从成绩优秀到全面优秀,好课程培育“三好生”

11月6日,记者在丰南区王兰庄学校六年级3班教室里,发现一张进步奖励榜单,每名同学名字后,都印着数量不一的小红花。

“最开始,这是班里底子最差的学生,鼓励得多了,进步动力也就大了,如今他的成绩进步最快。”指着红花数量最多的学生名字,该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王梦璐说,为让每个孩子都跟得上,她坚持放慢课堂节奏,进行差异化课堂提问,简单的问题就让底子薄弱的学生回答。

“学校离城区较远,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但高质量教学不能只抓优等生。”王兰庄学校校长杨乃东说,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实现“学生都‘上车’,老师再‘开车’”。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效,靠培养出的学生素质来体现。“让学生从成绩优秀到全面优秀,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丰南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金山说。

以好课程培育“三好生”,丰南区创新举办“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德”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同时推动“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基地”建设,培育足球、抖空竹等中小学体艺特色项目30余个,组建音体美、手工、科技等500多个社团和小组,有效实现“课上+课下”衔接拓展。

为创新教研模式,丰南区以区级研训中心组为龙头,将全区中学分成4个片区,小学分成6个片区,创建10个区级研训联合体,实施“区级学科立标、片级拉练观摩、中心校集体备课、学校跟踪把脉”4项举措,拓宽“教研员领航、视导员示范、名师骨干包联、新老教师结对”4条路径,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教研联动格局。

与此同时,丰南区还建立起“1351”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体系,即依托“1”个学生成长平台,构建校、家、社“3”方主体评价机制,形成德智体美劳“5”育融合评价内容,输出“1”份学生综合评价成长报告,为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场域的综合素质画像。

坚持用“线上资源均衡”助推“线下优质均衡”,丰南区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校园信息化、感知化、智能化工程,建成智慧校园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丰南教育云平台,配置云桌面计算机6300多台、多媒体教室1200余个、自动录播室93个,实现城乡中小学千兆光纤和无线网络全覆盖。